在長江湖北鄂州段
有一座黛瓦白墻的閣樓
立于江面700多年不倒
宛似一艘江心畫舫
這便是鄂州的觀音閣
也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今天小布就以720°VR全景的形式
帶你觀賞這座
神奇的建筑
↓↓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觀看)
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長江龍蟠磯之上。據(jù)史書考證,觀音閣始建于公元1280年,距今已經(jīng)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也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因此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坐東朝西,逆水而立,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長60公分、寬20公分、高25公分的條石壘成,閣身以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筑。
700多年屹立不倒的秘密
觀音閣數(shù)百年來一直讓人們驚嘆的是,為什么經(jīng)過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水流湍急洪水不斷的長江中能夠屹立不倒呢?
其實這個就應該歸功于觀音閣的底座龍蟠磯了。龍蟠磯形狀似船舷一般,能夠很好地分解水流,順勢而卸力,多年來才能夠保持不倒,而觀音閣又與龍蟠磯結合巧妙融為一體,真的有魯班鬼斧神工般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看上去巍峨雄峻而且神秘威嚴!
當然,鄂州觀音閣能夠保存至今,也離不開文物保護部門的精心呵護,比如2015年就完成了一次整體修繕。
“峭壁起江心,層臺水面浮。豈堪龍久臥,但見石長留?!?00年沖不走的觀音閣,既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科技和智慧,也彰顯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敬畏。
來源:湖北發(fā)布、鄂州發(fā)布
編輯:孫弋雯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
在長江湖北鄂州段
有一座黛瓦白墻的閣樓
立于江面700多年不倒
宛似一艘江心畫舫
這便是鄂州的觀音閣
也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今天小布就以720°VR全景的形式
帶你觀賞這座
神奇的建筑
↓↓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觀看)
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長江龍蟠磯之上。據(jù)史書考證,觀音閣始建于公元1280年,距今已經(jīng)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也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因此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坐東朝西,逆水而立,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長60公分、寬20公分、高25公分的條石壘成,閣身以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筑。
700多年屹立不倒的秘密
觀音閣數(shù)百年來一直讓人們驚嘆的是,為什么經(jīng)過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水流湍急洪水不斷的長江中能夠屹立不倒呢?
其實這個就應該歸功于觀音閣的底座龍蟠磯了。龍蟠磯形狀似船舷一般,能夠很好地分解水流,順勢而卸力,多年來才能夠保持不倒,而觀音閣又與龍蟠磯結合巧妙融為一體,真的有魯班鬼斧神工般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看上去巍峨雄峻而且神秘威嚴!
當然,鄂州觀音閣能夠保存至今,也離不開文物保護部門的精心呵護,比如2015年就完成了一次整體修繕。
“峭壁起江心,層臺水面浮。豈堪龍久臥,但見石長留?!?00年沖不走的觀音閣,既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科技和智慧,也彰顯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敬畏。
來源:湖北發(fā)布、鄂州發(fā)布
編輯:孫弋雯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
網(wǎng)友評論網(wǎng)友評論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