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妞干网视频人妖系列在线播放_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无码_中文无码亚洲日韩a∨欧_国产自愉拍一区二区91

一杯“南水”的中國力量

請先登錄

一杯“南水”的中國力量

10年前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將核心水源區(qū)湖北十堰

與京津冀豫沿線26座大中型城市

“千里親緣一水牽”


10年來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給北方受水區(qū)的

生活、生態(tài)和生產帶來哪些變化?


9月3日

湖北日報“衛(wèi)星看‘南水’ 潤民十年間”

全媒體采訪啟動

今天,讓我們共同感受

↓↓↓


圖片


8月31日清晨,北京市海淀區(qū)居民黃剛擰開水龍頭,接水、燒水、泡茶,水質清澈,茶味純正。


黃剛已在京學習工作近20年。他回憶說,剛來時,燒水壺用久了容易結水垢。


今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迎來通水10周年。


現在,首都人民每3杯水中,就有2杯來自丹江口水庫。


有了這杯“南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1億多人不再為飲水發(fā)愁,許多地方告別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


有了這杯“南水”,華北受水區(qū)通過生態(tài)補水,多地淺層地下水位至少上升1米,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


有了這杯“南水”,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雄安新區(q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等重大國家戰(zhàn)略有了持續(xù)水資源保障。


一杯“南水”,民生之水、生態(tài)之水、發(fā)展之水。


01
一張藍圖繪到底

這個“偉大而浪漫的暢想”幾乎貫穿了整個新中國史,終于建成正在潤澤一億多人的世紀工程



8月19日傍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位于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庫。這里湖面澄澈,是“南水”的“水井”所在地。


最早謀劃這杯“南水”的,是毛澤東主席。


十堰市博物館,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領袖的雄韜偉略。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行走黃河岸邊,面對干旱焦渴,毛澤東主席說。這一天是1952年10月30日。


圖片
1952年10月,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保ㄙY料圖片)


4個月后,毛主席視察長江,從武漢順流而下,借水的事始終縈繞心頭。水源地選在哪里?主席攤開地圖,將目光投向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手中的紅藍鉛筆,落到了漢江和丹江的交匯處。


回顧這段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毛主席這個偉大而浪漫的暢想,是有科學根據的。建設新中國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位置,治國先治水?!?/strong>


1958年9月1日,一聲炮響,10萬建設大軍戰(zhàn)天斗地、移山填海,拉開建設丹江口大壩的序幕。


從這一刻開始,不管國內外形勢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把這一偉大暢想變?yōu)楝F實的步伐從未停歇。即使發(fā)生三年自然災害、中蘇關系破裂蘇聯(lián)專家撤走……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也始終在推進。


十堰市博物館社教部副主任張瑞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最開始,指揮部設在一條采砂船上,干部、工人睡河灘,后來才有了油氈草棚?!?/p>


1967年,大壩下閘蓄水。1974年,丹江口水利樞紐一期建成。


水蓄起來了,如何調到北方?


時間來到1980年7月22日,鄧小平視察丹江口水利樞紐。從此,關于調水的研究和論證,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深化。



2002年,南水北調整體規(guī)劃出爐

確定東、中、西三條線路,規(guī)模之大、涉及面積之廣、覆蓋人口之多,史無前例。


2003年12月,中線工程啟動

數十萬建設者矢志奮斗,一座座龐大的“水上立交”橫空出世,或上天跨淮河,或入地從河床下穿黃河,攻克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


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通水

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渡槽群、遍布沿線的自動化設備,讓相隔千里的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在一起,構建起新時代中國大水網。


通水10年間,中線工程累計調水超過660億立方米,相當于一個半三峽水庫的蓄水量。


從“偉大而浪漫的暢想”到“一泓清水北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幾乎貫穿了整個新中國史。


圖片
煙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庫。(視界網 劉昆 攝)


水運連著國運。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湖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葉學平感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決定了南水北調必然一張藍圖繪到底?!?/p>


02
集中領導一盤棋

重塑地表江河,沒有出現生態(tài)惡化,換來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心系這杯“南水”,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水,從這里流出丹江口水庫,流向北方。


端起一杯新打上來的水庫水,總書記迎著光看了又看,笑著說:“‘水龍頭’水質不錯!”


圖片
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南陽市淅川縣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庫時,察看現場取水水樣。(圖片來源:新華社)


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始終與大江大河相依相伴;優(yōu)于水而興,憂于水則衰。


南水北調,重塑地表江河。在古老大地構建的這張新水網,如何生生不息地運轉下去?


8月20日,十堰市南水北調水源區(qū)保護中心。21年來,一直在這里工作的蘇道偉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調水,絕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一調了之。”


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江中上游,截取一部分漢江水北上,漢江下游包括國家重鎮(zhèn)武漢的用水怎么辦?


早在通水前,“引江濟漢”作為中線工程重要補償工程就已同步實施。從長江荊州段至漢江潛江段,開挖一條人工運河,實現長江水首次反哺漢江,滿足了漢江中下游供水、灌溉需要。


隨著北方用水需求的增加,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調后續(xù)工程首個重大項目“引江補漢”工程開工。這次是從長江三峽庫區(qū)引水入丹江口水庫大壩下游,工程建成后,中線平均年調水量將由原來的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億立方米。


蘇道偉總結:“全國一盤棋統(tǒng)一調度,既保證了北方穩(wěn)定的輸水量,又有效應對了調水之后漢江中下游水量減少的矛盾。”


除了水量,水質也是南水北調的一大關鍵。


為了確?!耙汇逅览m(xù)北上”,10年來,十堰市累計投入資金300多億元治水管水護水


曾經,“百里萬箱下漢江”是丹江口市的一大盛景。中線工程通水后,庫區(qū)12萬只網箱被全面取締,全市萬余名漁民“洗腳上岸”。


依托衛(wèi)星監(jiān)測、無人機巡航等,去年成立的十堰市丹江口庫區(q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用“一張網”對全市的支溝、管網、重點企業(yè)進行監(jiān)測。


如今,通過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以水系為脈絡劃定“治理網格”,十堰徹底消除城區(qū)79條黑臭水體,官山河、犟河、劍河、泗河、神定河等五河治理經驗被列入全國典型。


圖片
目前,丹江口水庫水質穩(wěn)定保持在Ⅱ類,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監(jiān)測的210個重點湖(庫)中居水質最優(yōu)行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攝)


一杯“南水”,從丹江口水庫出發(fā),經過15天流淌抵達北京。沿線受水的26個大中城市,有的在干渠邊建生態(tài)保護項目,打造生態(tài)走廊;有的對地下水污染防治進行精準管控,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tài)清零”;有的對境內河段實施修復,讓荒灘變濕地……


曾經惠及埃及一億多人口的阿斯旺大壩,隨著時間推移,成為尼羅河上的一把“雙刃劍”,造成地面沉降、土地鹽堿化、水質惡化等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南水北調,改造自然并順應自然。中線工程通水10年,一條高水平生活帶、景觀帶、生態(tài)帶正在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原湖北省南水北調辦主任郭志高說:“南水北調經受住生態(tài)考驗,沒有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沒有全國一盤棋的系統(tǒng)調度,這一切很難實現?!?/p>


03
同行同向一條心

飲水人沒有忘記“掘井人”,而付出巨大犧牲的“掘井人”,又主動當起“守井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9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送出了特別的問候:“沿線40多萬人移民搬遷,為這個工程作出了無私奉獻,我們要向他們表示敬意,希望他們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strong>


63歲的王瑞權,就是為了這杯“南水”而離開故土的移民,而且先后移民兩次。


1965年,丹江口大壩建設,3歲的他隨父母外遷至襄陽宜城。故土難離、鄉(xiāng)情難卻。臨行前,有人捧一把故鄉(xiāng)的土,有人在親人的墳頭長跪不起,有人三步一回頭……大壩蓄水后,2000多年的古均州城長眠水底。


高中畢業(yè)后,王瑞權返回丹江口,先是走街串巷賣冰棍,后來在三官殿街道馬灣村辦食品加工廠和服裝加工廠,還蓋起了兩層小樓。


2005年,為確?!澳纤表槙匙粤鬟M京,丹江口大壩開始加高。竣工后,水庫正常蓄水水位從157米提升至170米。這期間,馬灣村需整村搬遷,縱有萬般不舍的王瑞權咬牙第一個簽字,拆掉房子和工廠。“國家重點工程,不能因為哪一個人影響大局?!彼f。


圖片
2005年1月5日,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馬灣村村民王瑞權(左一)與辦事處負責人簽訂搬遷合同,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第一戶。(湖北日報通訊員 陳華平?攝)


2014年,王瑞權受邀參加中線工程通水活動。北京的哥聽聞他是水源地移民,怎么也不肯收他80元打車費。


吃水不忘“掘井人”。為回報庫區(qū)人民作出的巨大犧牲,北京市10個城區(qū)(含開發(fā)區(qū))與十堰市各縣市區(qū)及開發(fā)區(qū),建立長期對口協(xié)作關系。10年來,北京市累計援助資金22.5億元,54家在京企業(yè)落地十堰。


受水地獲得實惠,供水地的發(fā)展也沒耽誤。北冰洋飲料、燕京啤酒這些北京來的企業(yè),把優(yōu)質水轉化成了好產品,庫區(qū)自己也推出了“武當山”天然水品牌。通水10年間,十堰市地方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這里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京堰兩地,同心筑夢,而湖北的武漢市、黃岡市、潛江市等9個市州,紛紛向丹江口庫區(qū)移民敞開懷抱,拿出好的土地、好的政策,為他們建設新的家園。


武漢市長江新區(qū)六指街道新博村,移民陳健峰開著農家樂,取名武州農莊——“武”代表新家武漢,“州”是紀念老家均州古城。陳健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這個名字代表移民的心愿——既不忘來時路,更期待過上好日子?!坝挟數卣畮头?,農莊經營順利。大家想方設法為我們排憂解難,最近正打算將農莊重新裝修?!彼f。


一杯水,一條心。


為了讓這杯“南水”永遠清甜,湖北和十堰人民把守水護水當成“天大的事”。從通水那天起,十堰人民完成從“掘井人”向“守井人”的轉變,10年來先后涌現250個守水護水志愿服務團體。


圖片
蔣德新在漢江上清理漂浮物。(湖北日報通訊員 周俊沁 攝)


63歲的蔣德新曾經是丹江口市的一位漁民,2019年,他“上岸”成為一名“守井衛(wèi)士”,每天駕船在漢江水面巡查,檢查河道衛(wèi)生狀況,清理沿岸垃圾。如今,他的隊伍已從最初的16人發(fā)展到186人。


8月13日,全國生態(tài)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庫區(qū)的環(huán)保志愿者的回信中說:“得知十年來越來越多庫區(qū)群眾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用心用情守護一庫碧水,庫區(qū)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環(huán)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入夜,記者漫步漢江之畔。江水蜿蜒,老人們搖扇聽濤,孩童們戲水踏浪。巍峨的丹江口大壩像一彎臂膀,護佑子孫。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孫弋雯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