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亞運會運動員村,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加油鴨”引起運動員們的關注。這群可愛的“加油鴨”,來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百丈鎮(zhèn),由廢棄的木雕碎料和筍殼廢物轉化而來。“加油鴨”因其萌酷的外形、小巧精致的設計,受到了運動員的喜愛。土布紡織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梭博物館館長鄭芬蘭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想通過這一只小小的“加油鴨”,傳遞“無廢亞運”的理念。(中青報·中青網(wǎng)見習記者賈驥業(yè) 記者胡寧)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編輯:琳達
二審:杜莉
三審:黃韶光
近日,在杭州亞運會運動員村,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加油鴨”引起運動員們的關注。這群可愛的“加油鴨”,來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百丈鎮(zhèn),由廢棄的木雕碎料和筍殼廢物轉化而來。“加油鴨”因其萌酷的外形、小巧精致的設計,受到了運動員的喜愛。土布紡織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梭博物館館長鄭芬蘭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想通過這一只小小的“加油鴨”,傳遞“無廢亞運”的理念。(中青報·中青網(wǎng)見習記者賈驥業(yè) 記者胡寧)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編輯:琳達
二審:杜莉
三審:黃韶光
網(wǎng)友評論網(wǎng)友評論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