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5月9日—5月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
地震、泥石流、火災、洪水……人類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各種災害的威脅。我們不可能完全防止災害的發(fā)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身處火災中,你是否曾慌亂無助?
地震來臨時,你是否會感覺孤立無援?
需要醫(yī)療急救時,你是否束手無策?
當災難真正降臨我們身邊時,
有多少人能夠知道“我該怎么做?”
當?shù)卣?、火災、臺風、洪澇、泥石流、暴雪來臨時,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確躲避嗎?
當遇到這些自然災害,趕緊,看視頻↓↓學習防災常識,轉起收藏,關鍵時刻能救命!
視頻制作 王嬋
還有哪些減災備災知識要知道?
01常見的急救常識
■ 燙傷
一旦發(fā)生燙傷后,立即將被燙部位放置在流動的水下沖洗或是用涼毛巾冷敷,如果燙傷面積較大,傷者應該將整個身體浸泡在放滿冷水的浴缸中??梢詫⒓啿蓟蚴强噹伤傻乩p繞在燙傷處以保護傷口。
絕對禁止: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療燙傷,不要弄破水泡,也不要隨便將抗生素藥膏或油脂涂抹在傷口處。
■ 窒息
真正的窒息發(fā)生時,患者往往不會有強烈的咳嗽,出現(xiàn)不能說話或是呼吸,臉會短時間內變成紅色或青紫色。首先要迅速叫救護車。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讓患者身體前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后背兩肩中間的位置。如果不奏效,那么需要站在患者身后,用拳頭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只手握住那個拳頭,上下用力推進推出五次,幫助患者呼吸。患者也可以采取這樣的自救措施:將自己的腹部抵在一個硬質的物體上,比如廚房臺面,然后用力擠壓腹部,讓卡在喉嚨里的東西彈出來。
絕對禁止:不要給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
■ 中毒
迅速呼叫救護車。在等待救助過程中,不要給患者吃喝任何東西,也不要企圖幫助患者催吐,因為有些有毒物質在被吐出來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患者的其他器官。
02國內常用應急救援電話
■ 110(報警電話:遇到無法解決的緊急情況,尋求警察幫助。)
■ 120(急救電話:提供緊急醫(yī)療救助服務。)
■ 119(火警電話:火災報警。119還參與其他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包括危險化學品泄漏、水災、風災、地震、建筑物倒塌等。)
■ 12119(森林防火報警電話:森林火災。)
■ 112 (行動電話112緊急救難專線,在手機打開后即使沒有接收訊號,甚至電力極為微弱,任何廠牌的手機在任何地點皆可撥通。)
■ 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發(fā)生交通事故,需要交通警察處理的報警求助電話。注意保護現(xiàn)場,不要隨意移動傷員以免加重傷害。)
■ 12395(海上搜救中心報警電話:及時實施海上救援行動)
■ 12320(公共衛(wèi)生熱線:如果需要了解關于傳染病等方面的信息可撥打公共衛(wèi)生熱線。)
災難與自救遭遇危險時什么應該做?救援專家有話說
災難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往往勝在快速思考
案例:
3月7日19時5分許,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欣佳酒店發(fā)生樓體坍塌事故,71人被困,其中29人遇難。
游紹峰是被挖出的最后一個生還者,在國際常規(guī)72小時“黃金救援期”快要關閉前,經歷了69小時33分鐘被困后,游紹峰憑借自己作為安全工程師的專業(yè)意識和求生意志,艱難脫險。
游紹峰稱,房屋倒塌瞬間,他就下意識地就想好了基本方針:保存體力,維持心態(tài),等待救援。在廢墟下,公司的安全培訓和他的專業(yè)意識也派上用場。
《災難與自救》一文中稱,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一旦人們遭遇致命威脅,大約有75%的人會被危急情況弄糊涂,只有15%的人能保持冷靜和理智,做出能夠挽救生命的決定。剩下的10%的人則非常危險:他們會發(fā)瘋,阻礙其他人,降低其他人的生存機會。
面臨危及生命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有哪些?
1.求生技巧不在多而在于快,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人們往往關注災難中的幸存者,卻忽視了為什么那么多人本來有自救的條件,有機會活下去,最后卻沒能幸免于難?為什么那么多人放棄了?其實在多數(shù)災難中,人們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生存技能,只需要明白應該做什么。
2.克服恐懼迅速行動。在發(fā)現(xiàn)災難來臨的一刻,應該立即做出應急反應。近幾十年的災難情況表明,真正的挑戰(zhàn)是如何讓人們迅速逃走。
3. ?英國布萊頓大學群體行為研究專家Chris Cocking教授認為,在突發(fā)事件中,人們傾向于合作,這會增加每個人的生存機會。 “遭遇災難時,對個體來說,最好的求生戰(zhàn)術是要追隨集體利益”。
4.未雨綢繆好過臨陣磨槍,事發(fā)之前反復練習,讓應急行為變成條件反射,不需要進行詳細思考。
災難隨時發(fā)生
未雨綢繆就不會自亂陣腳
生存=冷靜+求生意志+逃生知識
永遠記住
“只有絕望的人,沒有絕望的處境”
來源:云上荊門綜合中國應急管理報新媒體中心 、南方都市報《災難與自救》
編輯:云薇 ?王嬋
審核:何榮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5月9日—5月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
地震、泥石流、火災、洪水……人類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各種災害的威脅。我們不可能完全防止災害的發(fā)生,但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身處火災中,你是否曾慌亂無助?
地震來臨時,你是否會感覺孤立無援?
需要醫(yī)療急救時,你是否束手無策?
當災難真正降臨我們身邊時,
有多少人能夠知道“我該怎么做?”
當?shù)卣?、火災、臺風、洪澇、泥石流、暴雪來臨時,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確躲避嗎?
當遇到這些自然災害,趕緊,看視頻↓↓學習防災常識,轉起收藏,關鍵時刻能救命!
視頻制作 王嬋
還有哪些減災備災知識要知道?
01常見的急救常識
■ 燙傷
一旦發(fā)生燙傷后,立即將被燙部位放置在流動的水下沖洗或是用涼毛巾冷敷,如果燙傷面積較大,傷者應該將整個身體浸泡在放滿冷水的浴缸中??梢詫⒓啿蓟蚴强噹伤傻乩p繞在燙傷處以保護傷口。
絕對禁止: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療燙傷,不要弄破水泡,也不要隨便將抗生素藥膏或油脂涂抹在傷口處。
■ 窒息
真正的窒息發(fā)生時,患者往往不會有強烈的咳嗽,出現(xiàn)不能說話或是呼吸,臉會短時間內變成紅色或青紫色。首先要迅速叫救護車。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讓患者身體前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后背兩肩中間的位置。如果不奏效,那么需要站在患者身后,用拳頭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只手握住那個拳頭,上下用力推進推出五次,幫助患者呼吸?;颊咭部梢圆扇∵@樣的自救措施:將自己的腹部抵在一個硬質的物體上,比如廚房臺面,然后用力擠壓腹部,讓卡在喉嚨里的東西彈出來。
絕對禁止:不要給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
■ 中毒
迅速呼叫救護車。在等待救助過程中,不要給患者吃喝任何東西,也不要企圖幫助患者催吐,因為有些有毒物質在被吐出來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患者的其他器官。
02國內常用應急救援電話
■ 110(報警電話:遇到無法解決的緊急情況,尋求警察幫助。)
■ 120(急救電話:提供緊急醫(yī)療救助服務。)
■ 119(火警電話:火災報警。119還參與其他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包括危險化學品泄漏、水災、風災、地震、建筑物倒塌等。)
■ 12119(森林防火報警電話:森林火災。)
■ 112 (行動電話112緊急救難專線,在手機打開后即使沒有接收訊號,甚至電力極為微弱,任何廠牌的手機在任何地點皆可撥通。)
■ 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發(fā)生交通事故,需要交通警察處理的報警求助電話。注意保護現(xiàn)場,不要隨意移動傷員以免加重傷害。)
■ 12395(海上搜救中心報警電話:及時實施海上救援行動)
■ 12320(公共衛(wèi)生熱線:如果需要了解關于傳染病等方面的信息可撥打公共衛(wèi)生熱線。)
災難與自救遭遇危險時什么應該做?救援專家有話說
災難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往往勝在快速思考
案例:
3月7日19時5分許,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欣佳酒店發(fā)生樓體坍塌事故,71人被困,其中29人遇難。
游紹峰是被挖出的最后一個生還者,在國際常規(guī)72小時“黃金救援期”快要關閉前,經歷了69小時33分鐘被困后,游紹峰憑借自己作為安全工程師的專業(yè)意識和求生意志,艱難脫險。
游紹峰稱,房屋倒塌瞬間,他就下意識地就想好了基本方針:保存體力,維持心態(tài),等待救援。在廢墟下,公司的安全培訓和他的專業(yè)意識也派上用場。
《災難與自救》一文中稱,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一旦人們遭遇致命威脅,大約有75%的人會被危急情況弄糊涂,只有15%的人能保持冷靜和理智,做出能夠挽救生命的決定。剩下的10%的人則非常危險:他們會發(fā)瘋,阻礙其他人,降低其他人的生存機會。
面臨危及生命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有哪些?
1.求生技巧不在多而在于快,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人們往往關注災難中的幸存者,卻忽視了為什么那么多人本來有自救的條件,有機會活下去,最后卻沒能幸免于難?為什么那么多人放棄了?其實在多數(shù)災難中,人們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生存技能,只需要明白應該做什么。
2.克服恐懼迅速行動。在發(fā)現(xiàn)災難來臨的一刻,應該立即做出應急反應。近幾十年的災難情況表明,真正的挑戰(zhàn)是如何讓人們迅速逃走。
3. ?英國布萊頓大學群體行為研究專家Chris Cocking教授認為,在突發(fā)事件中,人們傾向于合作,這會增加每個人的生存機會。 “遭遇災難時,對個體來說,最好的求生戰(zhàn)術是要追隨集體利益”。
4.未雨綢繆好過臨陣磨槍,事發(fā)之前反復練習,讓應急行為變成條件反射,不需要進行詳細思考。
災難隨時發(fā)生
未雨綢繆就不會自亂陣腳
生存=冷靜+求生意志+逃生知識
永遠記住
“只有絕望的人,沒有絕望的處境”
來源:云上荊門綜合中國應急管理報新媒體中心 、南方都市報《災難與自救》
編輯:云薇 ?王嬋
審核:何榮
網友評論網友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